钟秀独异,红色海口
汤云明
在云贵高原的滇池出水口——海口螳螂川畔的西南仪器厂西南山麓,有一处绮丽的岩溶地貌自然景观,山顶苍崖拔地而起,石峰突兀,参差错落,气势雄伟,世人称“小石林”,徐霞客也曾深感“不虚此行”。
为追寻先贤的足迹,趁着“五一”大假,我和妻子慕名爬上了这座石城,在这个春夏之交的立夏时节,山上各类野花香味四溢,树木苍翠,鸟儿在石崖和树林间飞来飞去。游人在岩溶形成的的洞穴、隘口、过道中穿行,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归史前原始生活的感觉。有一处在两面石壁对阵间隙的半空中夹着一块椭圆形的巨石,千万年都没有掉下来;还有一处在较细小的崖顶上顶着一块几乎正体方的大石头;还有一处在崖壁上被浸蚀出一个心形的门洞,正好人可以从这里自由通过。这些奇迹用鬼斧神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10月25日,时年已经51岁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石城。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300多字对石城赞叹有加,称此地“阖辟曲折,层沓玲珑,幻化莫测,钟秀独异”,赞叹它“岭头石峰涌起,有若卓锥者,有若夹门者,有若芝擎而为台,有若云臥而成廓者”,观之让人留连忘返,到头来,“犹令人一步一回首矣”。从此,这片范围不大的岩溶地貌逐渐被世人所熟知。
徐霞客到此游过50年后,清康熙庚午年冬(1690年),云南提刑按察使许弘勋巡视螳螂川时,特意来此一游,对之钟爱有加。看到石壁内有大小两块空地,周围被峰壁环抱,如坚固的城堡,欣然写下“石城”二字,这个景观从此有了正式的名字。作为当朝著名书法家,他即刻题“湖天锁钥”及“云庄”各一帖,并五律《许弘勋石城壁诗》二首,以隶草书成,责成工匠镌刻于大石城,“云庄”刻于小石城。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量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被迫迁往川滇之地的深山之中,兵工署第51兵工厂等包括光学仪器、枪械、水泥等众多企业就在海口落地生根,这里离昆明不太远,交通也还算方便,又有大山的保护,可以避免敌机的轰炸,海口从此成为了云南工业的摇篮之地,直到今天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业重镇。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人们把石城下面的大山掏空,成为车间,在里面生产抗战物资,生活区就建设在下面的山谷里。那时的人们,很少会在意山顶上有美丽的石城风光,更多的是关注山洞里的一枪一弹,以及前线火烧眉毛的战事。
这兵工署第51兵工厂就是现在西南仪器厂的前身,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兵工厂,山上的石城也划归西南仪器厂管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仪器厂投资,修通环石城道路、小桥,建“豁然亭”、“钟秀独异”品字牌坊、石桌、石凳等,种植花草树木,苍松翠柏,四季花开,把石城装扮得分外妖娆。现石城的主要景点有“三女风梳”、“鳄鱼斗蛟龙”、“云庄”、“霞客石”、“八戒石”、“南天门”、“莲花峰”、“豁然亭”等。
1986年,西山区政府将海口石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家建部批准成为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城景区。再后来,石城由西南仪器厂移交地方政府管理。2020年,昆明市政府将海口石城摩崖石刻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时,正当初夏时节的上午,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站在石城的最高峰豁然亭上,抬眼四望,果然是豁然开朗,海口坝子从滇池边上一直延续到西南仪器厂所在的山谷,滔滔流淌的螳螂川从小镇上蜿蜒而过,让这座滇中小镇一年四季风生水起,生机盎然。山谷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革命老区海口,山谷内是有着上万人生活的西南仪器厂生活区。时过境迁,现在的西南仪器厂已经成为了以生产民用产品为主的上市公司,生产车间也早已经搬出了山洞。
除了石城以外,小小的海口境内居然藏有海口鱼化石遗址、川字闸、石龙坝水电站、磊楼、53兵工厂旧址、298厂历史建筑、达子村百年榨油坊等33个国家及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徐霞客游线的重要标志地,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渊源。再加上海口自然矿产资源丰富、风光秀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后期的国防事业发展等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
游历过石城的风姿,跨越时空拜会了两位历史文化名贤,我们下山直奔小镇而来。昆明滇池的出水口,海口湾在小镇形成了3个支流,因而产生多姿多彩的众多桥文化。流过小镇后,这些水又都汇集起来,流经螳螂川、普渡河、金沙江、长江,最后流入太平洋。这是一个有着许许多多故事的小镇,河湖文化、工业文化、历史人物文化在这里交融。 作为滇池唯一出水口,汇入滇池的几十条河水均由此排出,又由于海口河河床平缓,水流缓慢,加之河的两岸,有一些小河汇入,每当遇到暴雨,两岸山洪直泻,夹带沙泥石块而下,冲淤成滩,至使河流阻塞,排水不畅,从而导致滇池溢漫造成洪涝灾害。
面对水患,海口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历朝历代坚持不懈同洪害作抗争。自1276年,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主政云南时,为根治昆明水患,命巡行劝农使张立道与其第三子胡辛主持疏挖海口河,3000民工疏挖海口河降低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昆明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同时赐予海口河为“滇之水口”,故“海口”由此得名。自此,海口成为滇池水位控制枢纽,为滇池盈涸之锁钥,素有“筹滇之水利莫急于滇池之海口”的说法。海口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滇池同根同源,历来称之为“湖天锁钥,滇之重镇”。在此后的明清民国时期均进行了不同规模治理并留下了修浚海口河的记事碑文及景点诗作。
1573年(明万历元年),在分为三条河道的三江口上筑起三道坝闸水,称“川字闸”,用以调节滇池水位。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又在河道上修建了“屡丰闸”,又称新“川字闸”,它是一座桥闸结合的多孔石拱桥。全长109米,共21孔,桥面宽3米,分跨于由河心小岛分隔形成的三股河道之上,每个桥孔两侧桥墩设沟槽,可启落木板为闸。
为了排水通畅,自元代开始,每隔数十年,官府就要大规模疏浚海口河,疏浚之时, 均在旱季先筑坝断流,待施工完毕后,再挖坝泄水。屡丰闸建成后,疏浚海口河时,即用双层木板夹土阻断水流,竣工后除土起板,水即畅流。既省筑坝之繁劳,也保持了滇池水位的稳定。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又在川字闸旁另建电动平板钢闸,取代了“屡丰闸”的闸水功能。海口川字闸是传统古桥梁中桥闸结合的典范之一,见证了滇池治水的历史。1986年公布为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没有出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而是出在了偏僻落后的云南大山沟里,成为海口最荣耀的光环之一。1908年,法国人为配合其“亚洲殖民战略”,假借滇越铁路急需电灯之名,要清政府准其在石龙坝建水力发电站,行垄断云南电业之实。为此,云南一批具有民族大义的爱国人士鼓动云南富商王鸿图牵头,先后联合19位富商巨贾集股自办电站,定名为“商办云南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电站工程历时21个月,耗资50余万银元,于1912年建成并开始发电。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最早进行全球招投标建设的股份制企业之一,是中国人民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水能资源自主开发、管理和使用的成功范例,是最早由民间集资建设的水电事业,也是云南省的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石龙坝水电站的问世,书写了中国人民不畏列强的争衡青史,在建站过程中挺起了一个民族自尊的脊梁,筑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1927年4月中共云南特委在石龙坝水电站建立了云南省最早的15个地下党支部之一。
抗日战争初期,为发展国家工业和抵御日本侵略,国民政府依托石龙坝水电站的电力保障,在海口先后建立军需工厂,随着北方及沿海城市逐步被日军占领,昆明成为抗战的大后方,但同时云南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与中国抗日战场的结合部,于是海口成为了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为抗战前线提供大量抗战军工。中国第一挺机枪、第一架军用望远镜,云南第一张纸、第一袋水泥等诸多第一在海口诞生。
当时,为了保障昆明电力的供给和军工物资补给线,海口人民在抗战中多次抗击日军空中轰炸,击伤日机多架并击落一架日机,通过英勇顽强的抗争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为全面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云南贡献。
在海口,还有一个1956年成立的林场,因周恩来总理曾经到访并种树,增添了历史和人文的气息。1964年3月,周恩来总理倡导并亲自在海口林场种下了一片象征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友谊的油橄榄,直到今天,他们当年栽种下的树苗仍然生机勃勃,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现在,林场功能已经拓展为林业展览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滇池边上还有一个白鱼口风景区,如一个半岛伸入滇池,这里林木葱郁,湖水明净,环境十分优雅。每逢汛期,泥沙西来,沉积湖中,形成水下回流,水体宁静,小白鱼纷至沓来,嬉戏滇池,所以就称“白鱼口”。这里是有名的旅游疗养胜地,自古以来就是滇池西岸最重要的码头,现在由于滇池航运功能的退出,码头成为了人文景区。
白鱼口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是建造于1935年磊楼,原为民国时期昆明市长庾恩锡私园“空谷园”的主体建筑,其立面造型为“品”字型,且墙体全用方、圆大小不等的岩石垒砌而成,故名磊楼。楼体面朝滇池,背靠山丘,周围有亭、榭、池、泉等相陪衬,错落有致。磊楼曾经接待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近现代优秀建筑之一, 2011年成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战争打响后,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海口先后成立了互学会、秘密读书会、工盟组织、工人联谊会、民兵自卫队等革命组织。民兵自卫队配合工人、农民、学生以及护厂、护机、护村、护秋、护校队,开展了反剥削、反压迫的工农群众运动并取得了胜利。全国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密令来53兵工厂将机器设备迁往台湾,工人联谊会干事、工人代表誓与机器共存亡,阻止了国民党搬迁兵工厂的计划。
1950年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进驻昆明,53兵工厂选出500名代表举着200挺刻有“献给伟大的人民解放军”的轻机枪到主席台向驻昆解放军献礼,司令员陈赓将军号召人民解放军:“用这些武器彻底肃清土匪、特务,捍卫祖国边疆,报答工人同志们的热望”,海口工农群众“保工厂迎解放”运动取得了胜利。
由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后期的国防事业发展等不同历史时期,海口涌现出了西南仪器厂、光学仪器厂、三聚磷酸纳厂、仪表厂、轴承厂、水泥厂、造纸厂等一批有着重大意义的军民企业,这些企业都为新中国的建设及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海口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出钱出物出力,为党的事业,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云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因而,海口镇被国家认定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1999年,云南省政府批准确定为首批40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
如今,经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洗礼,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伟人、名贤、爱国人士、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足迹和音容都已经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他们的精神、诗文、故事、历史功绩却经过大浪淘沙,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汤云明简介:当代作家、诗人,云南省作协会员、昆明市作协会员、昆明市晋宁区政协文史委员、晋宁区作协副主席。男,汉族,1973年出生,199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诗歌集《岁月之上》、散文随笔集《随言散语》、长篇历史小说《清臣汤曜》等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