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装备制造业换新升级

2025-01-13 02:18:41

      昆明装备制造业换新升级  

    

贵研功能材料(云南)有限公司获国家开发银行1.5亿元授信设备更新再贷款额度,云南建投钢结构等8家企业的10个项目入围工业和信息化第二批再贷款项目清单……

装备制造业作为昆明制造业的关键领域, 正在加快换新升级, 不断夯实全市工业基本盘。

  来自昆明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111月,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摸清底数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此背景下,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建立《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需求摸底情况表》等调查统计表,认真摸底全市工业领域底数。

  摸底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99.60亿元,增长20.4%;工业技改投资规模63.96亿元;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58%;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5%;重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65%;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10户,报废汽车55460辆;动力电池回收企业1户。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设备更新需求45513台(套),总金额67.17亿元;设备更新改造项目173个,涵盖装备、有色、钢铁、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总投资322.38亿元。其中,在工业母机、电线电缆、工业泵、内燃机等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全市共有机床企业20家,重点电线电缆企业32家,内燃机企业1家,工业泵企业1家,新能源汽车企业5家,智能物流装备企业2家。

   在摸清底数的同时,昆明市还组织开展了昆明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工作,遴选铁建高新装备、昆明机床等6家企业6个产品,累计兑现研发生产支持资金约1175万元;组织申报国家县域充换电基础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安宁市作为全省4个县(市)之一入围试点县名单,获得3960万元中央资金支持。积极开展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申报工作,其中7户企业8个项目入围第一批国家再贷款项目清单;第二批推荐19户企业38个项目至省级部门,项目合计总投资128.24亿元,融资贷款需求约98亿元。

  此外,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会同发改部门做好中长期特别国债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项目;谋划出台《关于支持嵩明县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通用技术集团昆明机床、龙马集团南方高端装备基地为依托打造特色机床产业高地。

       

          推动工贸一体化 

  

  昆明市贸易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强调,贸工一体化和工贸一体化,本质上都是强调贸易和工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关系。贸工一体化侧重从贸易端出发,以贸易带动工业生产;工贸一体化侧重以工业生产为核心与基础,顺势延伸至贸易环节。推动贸工一体化,关键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昆明市来说,面向南亚东南亚是发展贸易最大的优势,也是重要的目标市场。

  近年来,昆明市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做大做强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加快相关产业培育,积极建立与贸易相匹配的产业链条;同时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与上海、广州、苏州等地探索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积极探索产值、收益、用地等指标分享和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吸引外溢产业向昆明市和磨憨镇转移。

 在众多利好政策的加持下,2024年,昆明市成功招引福建三连制衣落地磨憨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开始试生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可达72条生产线,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

  推动工贸一体化,关键是要把产业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昆明闻讯作为一家典型的工贸一体企业,通过进口原料加工组装,直接以工厂报关出口,产值基本转化为贸易额。2023年,昆明闻讯实现进出口总额126.4亿元,占全市总额的9.4%、全省总额的4.9%2024111月,昆明闻讯实现进出口总额220亿元,占全市的15.8%、全省的9.7%。昆明闻讯的成效,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方面,还体现在就业方面。目前,昆明闻讯拥有员工18000人左右,其中云南本地人占80%、农村务工人员占80%,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上述企业的成功,只是昆明市推动工贸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昆明市将立足产业优势,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不断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规模。特别是要激活“零外贸”企业,认真梳理尚未走向国际市场的潜力企业,建立待转化“零外贸”企业库,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经贸规则辅导、平台搭建、市场拓展等方面帮扶,引导有实力的本地企业“走出去”。

 

来源:昆滇经济   202501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