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踊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在质与量的赛道上稳健前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025年,全省工信系统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决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长杠杆”有效撬动经济增长,全力打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为“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筑牢坚实的工业根基。
2024年,云南省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8.1%。图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牙膏智慧工厂”生产线。云南日报记者陈飞/摄
建机制、稳增长,吹响良好开局“冲锋号”
紧盯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全省工信系统将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以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和加大服务力度为两大抓手,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建立省、州(市)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同责共担的高效联动“四同机制”,通过与州(市)深度捆绑,加强经济运行穿透式分析,组建重点企业包保服务工作组,围绕“存量、增量、变量、减量”4个企业清单,把州(市)“请上来”协同会商、压实责任,直插重点企业服务上门解难题。强化省级工业经济运行服务工作专班作用,按月调度工业经济运行、要素保障等重大事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搭建政企合作的坚实桥梁,围绕重点州(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需求,精准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和政银企对接活动,助力企业拓宽销售市场,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让金融“活水”润泽工业“田野”。
育产业、强体系,绘制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聚焦5个具有云南标识度且有资源、有产业基础的特色优势产业,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延伸打造以铝和铜为主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巩固提升绿色铝规模优势,着力推动绿色铝产品向汽车零部件等延伸,因地制宜向下游延伸铜产业链,提升铅、锌、锡、钛等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精准打造以铟、铂、锗为主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一链一策”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做强做大锗基、铟基、铂族新材料,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强省。整合打造以磷和锂资源优势为主的新能源电池产业,促进优势矿产资源向优强企业集中,支持优强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组建联合体,培育钒液流、钠离子电池产业,打造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创新打造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开展中药精深加工和创新工作,加强产品创新,推进产品产业化,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矩阵构建重点工程。拓展打造以智能及低空装备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全力建设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发展“绿电+智算”,加大国际算力、卫星、数据标注等产业培育力度,持续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打造数字出海基地。另外,积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钢铁、磷化工等产业延链补链。通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真正让工业发展的“百花园”繁花似锦、生机盎然。
抓项目、扩投资,拉满促建促产“进度条”
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明确招引目标,完善产业链图谱,梳理链上头部企业,弄清企业对资源、市场、政策的关切点,想方设法降低企业成本,大力开展资源招商、绿电招商、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营商环境招商,加强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项目签约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重点领域项目谋划力度,提高项目可研论证、决策审批、要素保障等前期工作质量,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两重”、“两新”建设盘子,争取更多专项贷款,为项目建设筑牢根基。分级分类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建立5亿元以上新开工、在建、停建、缓建4类清单,紧盯在建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推动计划新开工项目尽早开工,综合施策增强投资信心,推动停建、缓建项目及早重启。鼓励支持州(市)、县(市、区)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形成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健全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紧盯新建、续建、竣工投产能源以外工业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持续强化土地、能耗、环评等8大要素保障,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形成落地、达产、纳规、入统全闭环管理,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帮企业、优服务,营造经营主体好环境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靶向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实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分层梯度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力企业茁壮成长。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政策精准推送机制,认定一批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深化企业服务,全面落实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清单,搭建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直插一线了解企业需求,由“坐诊”变为“巡诊”、“上门问诊”,全力以赴为企业排忧解难,持续做好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工作,以最用心的服务,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云南安心发展、放心投资。
强载体、优布局,提升集群发展承载力
进一步优化全省开发区空间布局,做好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修订工作,加快新认定一批省级产业园区,支持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提档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建设特色开发区,让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引擎”。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以提升亩均效益为导向,争取更多专债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功能完善,科学规划布局道路、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供能等设施,降低企业生产要素使用成本,增强园区吸引力。全力构建“2+3+N”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探索“一企两国两厂”等跨境产能合作模式,打造消费电子、纺织服装等沿边产业园区标志性产业链。聚力打造滇中稀贵金属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壮大19个省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7个千亿元级省级开发区,让产业布局更优化、发展更集聚。
抓“三化”、提质量,激发工业发展新动能
加快高端化发展步伐,因地制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专门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深化数实融合发展,加快实施5G应用“扬帆”云南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行动,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打造“数智工厂”5个、“小灯塔”示范企业15户。夯实绿色化发展基础,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绿色低碳改造项目,积极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培育和创建,对绿色制造体系开展动态管理,坚决落实国家磷石膏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力争2025年全省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优保障、强支撑,筑牢工业发展“护城墙”
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母基金,建立健全基金运作规章制度,支持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优质企业加快发展。重构专项资金使用体系,坚持资金跟着产业走、跟着项目走,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升行动,实施“一行业一方案”稳增长行动,制定实施有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11个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持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紧密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评估情况,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立足云南和工业发展实际,围绕推进“三个定位”建设、持续壮大“三大经济”、经济转型升级等,积极谋划云南工业和信息化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积极谋划编制一批“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工业发展谋长远、布大局。
(作者: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